2013年,中国东部报道出现人感染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144例,1/3患者死亡。2015年H7N9禽流感病毒再次造成数百人感染。该病毒可导致患者出现重症肺炎或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造成患者死亡,故急需找到一种可以在疾病早期准确预测患者转归的方法或生物标志物。
研究人员检测了48例H7N9禽流感患者和21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48种细胞因子/生物标志物水平。研究发现,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在发病第一、二周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H1N1流感患者,证明存在明显的细胞因子风暴。其中IP-10升高最为明显(通常在肺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角色),其他涉及淋巴细胞发育的因子亦有显著升高。升高的细胞因子一般在患者发病后15天开始降低。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细胞因子和病毒载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数据显示,IP-10、MIG、MIF、HGF水平和患者病毒载量相关。对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发现患者发病第一周内HGF、IL-18、SCF、IP-10的水平和患者APECH II评分(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密切相关。在对死亡患者和幸存患者生物标志物水平对比后发现,发病后第二周HGF、MIF、MCP-1、SCF、SCGF-β、IP-10、IL-18在死亡组患者中明显升高。在进行ROC曲线和Logestic回归分析后证实上述细胞因子可作为预测死亡的有效生物指标,其中MIF、SCF、MCP-1和HGF效能高于血管紧张素II(前期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II可有效预测患者不良预后Huang F, Guo J, Zou Z et al. Angiotensin II plasma levels are linked to disease severity and predict fatal outcomes in H7N9-infected patients. Nat Commun. 2014 May 6;5:3595)。这些细胞因子能否用于其他病毒感染后的预后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原文:The Serum Profile of Hypercytokinemia Factors Identified in H7N9-Infected Patients can Predict Fatal Outcomes. Sci Rep. 2015, 1;5:10942. doi: 10.1038/srep10942.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浙江大学传染性疾病诊治创新合作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基础医学研究所 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预防控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感染与微生物科
杭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中国科学院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 呼吸病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