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Li L, Liu Y, Wu P, et al. 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 respiratory mortality in China, 2010-1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9,4: e473–81.
近期,由中国疾控中心、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的「2010-2015 年中国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发表。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引起大量发病和死亡,全球每年约 29~65 万人死于流感相关的呼吸疾病。准确估计流感的疾病负担对于科学制定流感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流感的临床特征不特异,实验室检测是确诊流感的唯一手段,但目前仅采集少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因此,基于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死亡病例仅是其死亡负担的冰山一角,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基于监测数据的统计建模方法来估计流感的死亡负担。前期已有研究阐明了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前中国部分地区的流感死亡负担,以及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前和大流行期间全国流感的死亡负担,但目前尚无研究报道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后全国和各省流感的死亡负担。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统计建模的方法,估计了 2010~2011 至 2014~2015 年间全国和各省流感相关的超额呼吸死亡率,为中国制定国家级及区域的流感防控措施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来自中国大陆 31 个省 161 个疾病监测点的每周因呼吸疾病死亡的人数、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每周流感样病例数和各型/亚型流感的阳性检出率、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人口数。在统计建模前,对死因监测和流感监测数据进行了清理与质量评估。最终 22 个省的数据质量符合统计建模的要求,可用来估计省级流感相关超额呼吸死亡率,9 个省被排除(海南因全省疾病监测点死亡数据存在漏报,西藏因哨点医院少而流感监测数据不足,河北、宁夏、山西、青海、新疆、云南和内蒙古 7 省因死亡或流感监测数据不稳定)。 本研究假设流感活动强度和死亡率之间存在加法效应,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估计 22 个省的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率。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2010~2011 至 2014-2015 年度,全国平均每年有 88,100 例(95% CI: 84,200~92,000)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占所有呼吸疾病死亡的 8.2%(95% CI: 7.9~8.6),超额死亡率为 6.5(95% CI: 6.3~6.8)/10 万,年龄标化的超额死亡率为 5.9(95% CI: 5.5~6.3)/10 万。约 80% 的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发生在 60 岁以上老人,该年龄组超额死亡率(38.5/10 万)远高于 60 岁以下人群(1.5/10 万)。
2. 22 个省份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率存在空间异质性(Q = 784,P<0.001,I2 = 98%)。随机效应 meta 回归模型在纳入地区分类(西部、中部、东部)协变量后,发现西部和东部的年均超额死亡率高于中部地区。
3. 各型/亚型流感病毒所导致的超额呼吸死亡率存在差异。A(H1N1)pdm09,A(H3N2) 和 B 型流感病毒导致的年均超额呼吸死亡率分别为 1.6(95% CI: 1.5~1.7)、2.6(2.4~2.8)和 2.3(2.1~2.6)/10 万。60 岁及以上老人中,A(H3N2) 和 B 型流感病毒导致的年均超额呼吸死亡率高于 A(H1N1)pdm09。
本研究阐明了中国分年龄组、分病毒型/亚型和分省的流感死亡负担,为制定流感的公共卫生干预政策(例如开展流感疫苗接种项目和治疗所需要优先考虑的年龄组)提供了科学证据。本研究也提示,中国各地需要持续开展高质量的流感病毒学和死因监测,以提高对流感疾病负担的精确估计,并需要采取相应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减轻其疾病负担。
本网站内容转载须联系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