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热点资讯
高致病性 H7N9 禽流感为何病死率高?——我国学者首次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心脏损伤与死亡独立相关
icon 2020年01月15日
icon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畅 郭强|中日友好医院 王业明 曹彬
icon 禽流感,H7N9,流感
icon 2165

近日,一项探索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后的心脏损伤的发生及其与住院患者死亡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于 2020 年 1 月 9 日在线发表于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官方期刊《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该研究由 CAP-China 团队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强教授等共同完成,第一作者为高畅、共同第一作者为王业明和谷晓颖,通讯作者为郭强教授和曹彬教授;首次报道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后的心脏损伤与住院患者死亡独立相关。CCM 审稿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研究对全球重症禽流感的深入理解有显著推动。

链接:https://journals.lww.com/ccmjournal/Abstract/onlinefirst/Association_Between_Cardiac_Injury_and_Mortality.95743.aspx

研究背景:

自 2013 年 3 月以来, H7N9 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造成了五波感染流行,其中三波的死亡率甚至超过 40%。病例报告显示,2019 年 3 月下旬仍有 H7N9 感染后死亡的病例,高致病性人畜共患病毒株可能再次出现并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尽管感染 H7N9 会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炎、急性肾损伤(AKI)、休克和横纹肌溶解,但对于 H7N9 感染后的心脏损伤仍然知之甚少。

流感病毒感染与心脏损伤有关。在 2009 年甲型流感(H1N1)大流行期间,心脏损伤,例如射血分数(EF)低于 50% 以及升高的肌钙蛋白 I(TNI)与更高的死亡率相关。在流感流行期间,由心脏损伤引起的死亡率显着增加;在流感感染的死亡病例中,心脏损伤更为常见。

然而,尚不明确 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住院患者高死亡率是否与心脏损伤有关。本项多中心研究收集了来自中国大陆多个临床中心的数据,以探索实验室确诊的 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者心脏损伤与死亡率的潜在关联。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纳入 2015 到 2017 年,全国 17 个省市,133 家医院,321 例 H7N9 住院患者。通过多因素模型校正,明确心脏损伤与 H7N9 患者预后的关系。

以下一项或多项定义为心脏损伤:

(1)心脏生物标志物(TNI 或 CK-MB)的水平超过参考上限;

(2)新发心电图异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束支传导阻滞、ST 段抬高和(或)压低、T 波低平和(或)倒置以及 QT 间期延长;

(3)新出现的心脏超声异常,包括射血分数降低(EF <50%)或较基础状态恶化(基础状态 EF <50% 的患者),局限性或整体室壁运动异常,心包积液和肺动脉高压(PAH)。

主要结果:

1. 321 例患者中,63.2%(203 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心脏损伤的判断依据总结于下表。

2. 与无心脏损伤组相比,发生心脏损伤组患者年龄更大,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比例更高,其他人口学及共病特征无显著差异。

3. 初步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结局,显示与无心脏损伤患者相比,发生心脏损伤患者的病情更重,脏器替代治疗比例更高,病毒转阴率更低;其住 ICU 时间更久,住院死亡率更高。


图 1. 321 例 H7N9 禽流感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
注:红色为心脏损伤组,绿色为未发生心脏损伤组

4. 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显示,心脏损伤与住院死亡率升高独立相关。


图 2. 多元 Cox 回归分析 H7N9 禽流感住院患者心脏损伤与死亡率相关性。
注:混杂因素包括年龄 ≥ 65 岁、APACHE II ≥ 21、PaO2/FiO2 ≤ 200 mmHg、AKI 以及心脏基础疾病。

局限性

1. 本研究受其回顾性限制,无法包括所有中国大陆的 H7N9 感染患者。2。由于起病与首次心脏检查此二者时间间隔不一致,无法获取 H7N9 感染后心脏损伤的发生时期。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提示:心脏损伤是 H7N9 禽流感患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之一,与更高的住院死亡率相关。H7N9 病毒与心脏损伤之间的关联需要进一步探索。

研究意义

1. 首次证实心脏损伤与 H7N9 住院死亡率升高独立相关。

2. 感染 H7N9 的患者有发生心脏损伤的可能性,治疗中需要加强监测。

致谢:感谢所有参与单位和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应急专项、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创新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重点人才计划的资助。

作者简介:

曹彬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呼吸内科专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常务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

担任「国际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学会(ISIRV)」委员;《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编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通讯编委。2014年获第十五届吴杨奖,第一届树兰医学青年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 年获第十四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2010 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资助。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感染病分会常委。

郭强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急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呼吸和危重病医学中心博士后。

擅长各种呼吸危重症的诊治。参与主持昆山 8.2 爆炸、苏州地区重症人感染高致病性 H7N9 禽流感、H5N1 流感和甲型 H1N1 流感救治。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首届中华医学会重症青年研究奖获得者(十佳)、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参考文献见原文

供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畅 郭强,中日友好医院 王业明 曹彬

本网站内容转载须联系版权方授权。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