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9 月 28 日,欧洲呼吸学会年会(ERS 2019)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今年的 ERS 以预防为会议主题,覆盖呼吸系统疾病各个领域,探讨创新性研究结果及影响,为来自全球呼吸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及合作的契机。
图 1: 会议现场
图 2: 会议现场
针对呼吸感染领域,本次大会设置多个专题,包括「呼吸感染的预防及管理」、「呼吸感染:预防优于治疗」、「探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肺部感染之间的关系」、「对抗抗生素耐药:从预防到抗生素管理」、「院内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的负担及解决方法」、「全生命周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专题报告。另外还有一些综合专题中的呼吸感染相关报告,包括「肺部疾病生命早期起源」专题中的「呼吸感染生命早期起源」、State of the Art-呼吸感染主题报告、以及 Scientific Year in Review 中的「在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过程中细菌和病毒感染相互作用」等,单是以上报告数就接近三十余场,精彩纷呈。
上述报告覆盖防诊治各个环节,针对呼吸感染预防方面,探讨了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胸膜感染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尤其强调疫苗在预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大会特别为疫苗对抗呼吸感染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呼吸感染关系分别设置了独立的专题报告,呼应了今年 ERS 大会主席提出的预防主题。对于呼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快速正确的诊断决定了治疗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情况日益严重,也可以看出是此次会议重点讨论的主题之一,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及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越来越得到呼吸感染领域工作者的重视。
「对抗抗生素耐药:从预防到抗生素管理」专题对抗生素耐药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既囊括了对抗生素耐药现状的总结,又对新型病原诊断技术对于控制感染及抗生素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展望。专题报告现场座无虚席,来自意大利米兰大学的 Francesco Blasi 教授、土耳其哈斯特帕大学的 Murat Akova 教授、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医院的 Herman Goossens 教授以及开普敦大学的 Keertan Dheda 教授分别就「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抗生素耐药」、「如何将抗生素合理使用同病原诊断联系」、「病原诊断的新时代何时到来」、「如何建立抗生素管理规划」向大会作了汇报。
Francesco Blasi 教授从细菌的耐药机制以及进化谈起,就「细菌-宿主-抗生素」三角对抗生素耐药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介绍,提出抗生素耐药情况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医院的情况有其特异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在病原体方面,提出针对肺炎患者探究多重耐药(MDR)的危险因素及基于危险因素建立评分体系尤为重要。在宿主方面,宿主的免疫状态无疑在对抗多重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则应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广谱抗生素使用应慎重。最后提出对于预防及控制抗生素耐药相关工作的开展,应从控制感染、接种疫苗预防感染以及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入手。
Murat Akova 教授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尤其是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生素存在过度使用。快速诊断在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缺乏可靠、快速、简便的病原诊断方法。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使用分子 POCT、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在呼吸道感染患者指导抗生素使用中发挥的作用,且已有研究表明使用的检测手段数目越多,抗生素治疗更加准确。在将来的临床诊疗中,具有如下特点的诊断产品将获得更加广泛的临床应用:基于非侵入性样本进行检测、30 分钟内可获得检测结果、样本准备过程简单、可检测常规病原体及其抗生素耐药特点。
图 3: 会议现场
图 4: 会议现场
图 5: 会议现场
最后,Herman Goossens 教授围绕诊断试验在近年来基金资助、临床决策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诊断技术进展等方面做了相应阐述,同时提出诊断技术本身面临的挑战。Keertan Dheda 教授则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抗生素管理体系进行了阐述:(1)抗生素管理重要性;(2)抗生素管理对于临床病死率、住院天数、住院花费、抗生素耐药等方面的作用;(3)建立抗生素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相应依据;(4)抗生素管理结果可能无效的原因。
回顾大会内容,ERS 呼吸感染领域的报告覆盖防诊治各个环节,每一个报告均蕴含着临床及科研人员的智慧闪光点,或是对同行研究的总结提炼,或是展示各自团队科研的结晶,值得每一名「呼吸人」深入思考,并吸纳和合理应用到自己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在科研工作中,也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与临床医生一起结合临床的实际需求,就可以减轻呼吸系统疾病负担、为患者创造临床获益的科学问题产生科学假设并进行验证。作为一位进入呼吸领域不久的科研人员,很荣幸能够有这次学习的机会,可以接触到国际领域的前沿及热点研究。面对很多在会上未能完全消化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查缺补漏,以应对将来的科研及工作需求,和各位呼吸前辈一起为未来解决呼吸领域中的科研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网站内容转载须联系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