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热点资讯
氨基糖苷类治疗时间与空洞型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预后的关系
icon 2019年08月01日
icon Kim OH | Kwon BS | Han M
icon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 , 非结核分枝杆菌 , 肺病
icon 1343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肺病的发生率和患病率不断增加。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MAC)是最常被分离到的一种 NTM,MAC 所致肺病(MAC lung disease,MAC-LD)是临床最常见的 MAC 疾病类型。影像学上,MAC-LD 有结节性支气管扩张(nodular bronchiectatic,NB)和纤维空洞(fibrocavitary,FC)两种形式。值得一提的是,NB 表现的 MAC-LD 进展缓慢,有痰菌自发转阴可能,通常不需要马上启动治疗。而 FC 形式的 MAC-LD 进展较快,可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丧失甚至呼吸衰竭,但即使运用含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AG)的治疗方案,FC 类型 MAC-LD 的治疗效果仍然欠满意。目前对于 FC 表现的 MAC-LD,AG 使用时间通常推荐为 2~3 月,延长 AG 使用时间是否能够提高 MAC-LD 治疗成功率,并减少复发,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以确定影响空洞型 MAC-LD 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该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回顾性收集 2000 年至 2013 年间接受治疗的 101 例大环内酯类敏感的空洞型 MAC-LD 患者的临床信息。治疗成功的定义是:治疗 12 个月后痰培养转阴。该研究最终入组 101 人,平均年龄 61.5 岁。75 人(74.3%)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超过 3 月,26 人(25.7%)不足 3 月。总体治疗成功率为 63.4%(64/101),AG 使用大于 3 月者较小于 3 月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69.3% vs. 46.2%,P = 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AG 使用大于 3 个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aOR 3.062, 95%CI 1.249-10.390,P = 0.018)。对其中随访 3 年以上的 35 名患者信息进行分析, 8 例复发(复发率 22.9%),均为 AG 使用大于 3 个月组患者。因此可得出结论,对于大环内酯类敏感的空洞型 MAC-LD 患者,氨基糖苷类使用时间大于 3 个月可提高治疗成功率,但不能降低复发风险。除了氨基糖苷类药物疗程外,多因素分析提示男性、DM 也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表 1)。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中的氨基糖苷类使用指的是肌肉注射链霉素,其结论应谨慎推广至阿米卡星静脉注射的情况。该研究分析了 AG 使用大于 3 个月和小于 3 个月两者副作用发生的情况,如听力障碍、肾功能异常、前庭功能障碍等,均未发现有明显差异。该研究还发现了其他导致治疗成功率偏低的因素,包括男性、吸烟者、合并糖尿病及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异常等。

 

原文出处:Kim OH, Kwon BS, Han 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uration of aminoglycoside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cavitary 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lung disease. Clin Infect Dis. 2019 May 17; 68(11): 1870-1876.

供稿人:崔晓敬 李巧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