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热点资讯
曹彬教授:当婴儿车和尸体车擦肩而过,这一幕让我感悟生命……在「读秒」的生命里,做更有意义的事
icon 2019年07月02日
icon 曹彬
icon 生命 , 意义
icon 850

晚上忙完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楼道里很安静,两辆平车擦肩而过,一辆是婴儿车,刚从手术室出来,护士推着,去向那温暖的儿科病房,车上是刚刚来到这个人世的他/她,后面爷爷奶奶紧跟着,脸上带着喜悦;另一辆是尸体车,两个壮汉推着,去向那冰冷的停尸房,车上黄色的袋子紧裹着刚刚离开人世的他/她,看不出年龄多大,后面几位家属紧跟着,脸上悲悲戚戚。这是一幕只能在医院才能见到的场景,这一幕的题目就叫:生命。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用天,用秒来计算的。每一个婴儿,从他/她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一生的读秒。坐下来,我们安安静静地想一下,生命其实是有限的,你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是可以用天计算出来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在计算天数和数秒的生命里,你要考虑一下做哪些事更有意义。

昨天门诊一位来自大连的 50 多岁男病人,因为长期吸烟和熬夜打麻将得了「隐球菌肺炎」,已经使用了 2 个月氟康唑,还需要继续服用半年以上。他纠结于这个药长期服用对身体是否有害。我反问他:你得了病还继续吸烟,继续熬夜。你为什么不担心长期吸烟对身体有害?你为什么不担心长期熬夜打麻将对身体有害?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其实经常做他们习惯做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已经被证明有害;人们经常纠结于不重要的事情,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事情。

两个月前去 WHO 西太区位于菲律宾的总部开肺结核防控的会议,回来的那一天在机场候机的时候,手机突然无法连接网络,手机屏幕显示 4 G 变成 3 G。我突然很焦虑,因为无法用微信和家人、同事交流了。以前微信太方便了,有那么多的微信群可以交流,有那么多的工作可以用微信来处理,在微信群里可以赢得那么多的点赞,在朋友圈里有那么多的新闻和趣事。可是,一下子全没了,这可怎么办?我试着重启手机,试着给中国移动客服打电话,试着电话卡拔插,但是都没有用。回到北京的几天还是同样的问题,手机无法上网,无法使用微信,但是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没有了微信虽然不方便,但是我突然发现没有了微信的骚扰,生活一下子清静了很多。以前总要时不时看看同事们、朋友们有什么微信通知,微信圈里有什么留言需要处理,为了方便处理微信甚至还下载了微信电脑版。工作时,电脑上屏幕上不断跳跃出来的微信通知对工作实在是个不小的干扰。

我突然明白了:是时候和微信说再见了。我使用微信,只是因为习惯,因为微信方便。但是,微信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带来了更大的不方便:各种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都需要处理;各种重要和不重要的新闻都关注;各种重要和不重要的「鸡汤」和典故都相信。说实在的,微信中的垃圾多于精华。从微信中脱身,省下时间主动寻找经典文章,主动寻找科学文献;从微信中脱身,让自己的眼睛得到休息;从微信中脱身,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从微信中脱身,让自己有时间独立思考。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生命的意义在于给别人以帮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们学习,我们工作,为的是有更多的能力帮助别人。最近一周,我天天站在一位 88 岁老人的床前苦苦思索,他是一名来自外地的退休医生,发烧、黄疸、房颤、心衰、腹水、贫血、血小板低到只有不到 1 万/mm3、肾功能不全、腹痛、腹胀、腹水、胆囊肿大、肺部阴影和呼吸衰竭。能有的内科病他都有了,可这到底是什么疾病?老人的两个女儿也学医,老人在当地已经住了快一个月了,因为相信中日医院才转来。看着一天天衰弱的老人,看着家属信任的眼神,我很着急。颈部淋巴结肿大成了我们的突破口,感谢耳鼻喉科、麻醉科和病理科的同事们的努力,从到手术室取活检到明确病理诊断,我们只用了不到 48 小时,最后明确诊断:弥漫大 B 淋巴瘤。因为老人特别虚弱无法耐受化疗,在血液科同事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患者女儿给我发来短信「曹大夫,我觉得把老父亲转到您这里是最正确的选择!现在有了明确的诊断,也用上了国际公认的特效药物,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心安了,如果有了这么高水平的治疗还不能留住他的生命我们也必须笑着面对!万分感谢在我们家人都要失去信心的时候您的努力和坚持,这是最让我感动的。您的专业和敬业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医生作风!全家人都非常感谢!感谢!」

上周我们还收治了一例 30 岁白血病化疗女孩,因为化疗粒细胞降到 0,淋巴细胞不到 50,所以发生严重肺炎和呼吸衰竭,每天体温高达 40 多度,吃不下任何东西。女孩妈妈天天守在床前,看着妈妈焦虑的样子,我和同事们都非常着急,肺部感染是明确的,但是了解病原体才是治疗的关键。我们冒着风险为患者做了支气管镜,灌洗液第一时间就送去微生物实验室,当天就进行了 34 种常见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以及常见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证明这位女孩是肺孢子菌感染。对因治疗,患者一天天好起来,体温逐渐下降,食欲改善,白细胞也慢慢恢复了。看着女孩康复,我们所有的辛苦都得到回报。作为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了别人活下去的希望,我自己的生命也有了意义。

今天上午,一位中央美院的大四女学生来门诊复诊了。她给我带来一个特殊的礼物,这是她的毕业设计,一个漂亮的胸针,胸针上面只有一个图案,这是一支抽满药水的注射器,注射器边上有一句英文「To create a puzzle you could never solve」。除了带着大口罩,你看不出这位女孩有什么异样,但是 1 年前的这时候她正在中日医院抢救,那是因为危及生命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更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副作用,她同时还感染了肺结核。经过 1 年艰难的治疗,身体逐渐恢复,她用别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学业顺利毕业,祝贺她。经历了生死考验,我相信这位女孩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虽然生命对于我们每人来说都永远是一个迷。

迎着朝霞走进医院的大门,虽然时间还早,走道里已经满是熙熙攘攘的候诊人群,这里面有婴幼儿,也有老人。我想:每天从医院出生和离去的人数应该是相等的吧?这样世界才能平衡。人们在这个世界相遇,又共同走向另一个世界。活着的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在读秒的生命里,努力学习,获得帮助别人的能力,做一点能帮助别人的事情,这生命应该就是有意义的生命了吧?

 

曹彬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2019.6.18 9PM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