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热点资讯
找寻我们的精神家园
icon 2019年06月25日
icon 曹彬
icon 中国医生 , 精神家园
icon 777

先是尹小文,后是王澎,最近接连被朋友同事去世的消息打击。而且,我还是从我的导师朱元珏教授那里最先知道这两个消息的,这更加让我心痛。「白发人送黑发人」,朱老师的信让我深深体会老师的痛苦,我甚至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尹小文是我同门师弟,安静踏实,刚过 40 岁,怎么成了师兄弟中走的最早的一个?王澎 1998 年和我一起进协和参加工作,因为夫人在细菌室工作的缘故,我的年青时代细菌室几乎成了我的家,我也把王澎和细菌室各位老师当成我的家人。可是,刚刚过 40 岁,她怎么走了呢?  我们共同的青春岁月,成了永远的记忆。

看到协和同事纪念王澎的文章,她帮助解决的一个个临床难题,她参与救治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王澎留在大家心里的印象。

王澎走了,她的精神还在。

中国医生,是时候了,让我们共同找寻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当今中国,做一个医生的意义何在?我认为:这是中国医学界需要明确的头等大事。

刚才,查房时面对一个 38 岁来自河北的男患者,近一年来,他症状进行性加重,全身水肿、胸水、腹水、肝功能障碍、呼吸困难,症状严重时不能正常行走,可是他只有 38 岁。经过努力,我们已经确诊「缩窄性心包炎」。面对家属和病人,我动情的说: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方法,但是手术有风险。你要相信医生,医生是什么人?医生是在还有一线希望的时候,能让你活下来的人。

可是,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医生开始怀疑做医生的意义了?因为,整个社会开始质疑医生的价值。医生被伤害已经成了常态,被伤害次数之多甚至已经没有了新闻价值。本来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关系之一的医患关系(王辰语),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敌对关系。

一定是哪个地方出错了。

但是,不管哪里出错,做医生的价值肯定没有错。

中国医生,是时候了,让我们共同找寻我们的精神家园。

因为,没有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就没有再做医生的理由,甚至我们会质疑 「活着的意义」。在基本的温饱得到满足后,安全和自我肯定(有时是来自他人的肯定)就是人生存的意义所在。安全和自我肯定是相辅相成的。

医生需要怎样的自我肯定?

据《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这个故事说的是三国时期医生董奉,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古往今来,医生自我肯定的内容并没有变。

治病救人,给病人活下去的希望是医生肯定自我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唯一内容。任何偏离这个方向的都不是医生存在的价值。为了救治病人的医学研究和与同行分享研究结果(论文,包括 SCI 论文)能体现医生的价值,但是,为了晋升和赚取虚名的、无病呻吟的科研和 SCI 论文是应该被唾弃的。在学会谋得一官半职、各种评奖、评「大师」,种种行为都和做医生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

只要是医生,就是生而平等的,医生不应该有等级贵贱之分。人人都可以享受做医生的幸福,人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子感慨「礼崩乐坏」,期盼重建社会道德文化体系。

只有重建中国医学的价值体系,才能帮助中国医生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重建中国医学的价值体系,首先要靠中国医生自己。现在,行医环境不乐观,可以说困难重重。可是,这就像战争年代一样,明知上战场面临死亡的威胁,战士们不也义无反顾去了吗?医生,是当今和平年代的战士。没有医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就要面临严重的疾病和死亡危险:雾霾和空气污染、新发传染病、不安全食品、营养失衡。当今,中国医生流汗,甚至流血,正是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的必由之路。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犹太人,自从古罗马时代失去自己的家园后,不管他们身在何地,不管受到怎样的迫害,一直不忘自己的精神家园,每次祷告都面朝耶路撒冷方向。美国废奴总统林肯遇刺临终前,念念不忘去耶路撒冷。每一个基督信徒来到耶路撒冷,重走耶稣受难之路,能够更加坚定他们的信仰。

中国医生,需要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而精神家园需要一个固化的载体,中国医生需要自己的「耶路撒冷」。医学会还是医师协会?老协和、湘雅、齐鲁、华西、还是圣约翰?谁能够挺身而出?

让中国医生的精神家园有一个家,这是我们的聚会之所。这里有医生价值的「圣经」;这里有我可以引以为同道的我的老师、朋友、学生;这里,我相信我可以把生命托付给他们,当我的生命还有一线希望的时候。

好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个中国医生精神休息的地方。

 

曹彬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   2016.12.22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