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热点资讯
中国医生和临床微生物研究者的学术自信:写在第一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京港感染论坛倒计时39天
icon 2019年06月25日
icon 曹彬
icon 京港感染论坛 , 学术自信
icon 741

十几年前,我记得第一次参加欧洲呼吸病年会(ERS),带去大会交流的是一篇 Poster,介绍我们课题组的一项前瞻临床研究,我们团队利用流感病毒快速病原方法,减少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合理抗菌药物用量。在这个会议上,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 Victor Yu 教授驻足我们的 Poster,很感兴趣我们的研究,并且对我说:曹彬,我们也有类似想法,利用痰涂片、肺炎链球菌尿抗原和病原分子诊断等方法,优化急性呼吸道感染抗菌治疗。后来 Victor 发来邮件,说他这个 idea 获得了美国 NIH 资助。

在第一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京港感染论坛倒计时 39 天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开会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我们会议目的应该包括: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结识志同道合的学术同仁讨论和思想碰撞。我曾经听一位资深病理学家讲过 40 年前的学术会议是这样开的:病理科医生自己背着显微镜和病理切片,从天南海北乘火车集中到一个城市,找一间已经放假的学校空教室,大家一起集中阅片,讨论。好羡慕这样纯粹的学术会议。

因此,一个成功会议的标志应该是:每一个参会者既是讲者又是听众。如果有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和初步研究成果,参加会议收获最大;如果没有带来自己的成果,参会者至少是来参加讨论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聆听大会讲者的发言。我们课题组现在要求,每一位研究生无论是去参加国际还是国内会议,都必须带着自己的投稿,除非是参加学习班。

带着自己的成果去参加国际会议,体现的是中国医生和研究者的学术自信。有自信才能更谦虚,参加国际会议,除了展示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还要广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兼听则明。

这一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京港感染论坛,我们请胡伟武教授来做报告。胡教授这次演讲的题目是「核心技术需要在试错中发展」。胡教授是「中国龙芯」的创始人,我曾经听胡教授介绍过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芯片发展的艰难历程,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十年磨一剑,研发并不断提高中国芯片的性能。2018 年「中兴事件」证明了以胡伟武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忧患意识和前瞻眼光。中兴事件对中国公司是个镜鉴,不进行自主研发,不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就要受制于人。

这一幕多么熟悉,在生命科学领域,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国医生和研究者不独立自主科研,中国微生物诊断公司和医药企业不独立研发,不掌握核心技术,同样也要受制于人。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是转变我们观念的时候了。「国产疫苗不如进口疫苗,国产试剂不如进口试剂,国产抗菌素不如进口抗菌素」。我们承认差距,但是不能因此而丧失自信心。不能因为省事,重蹈中兴公司的覆辙。当然,科研创新切忌闭门造车。要注意首先要充分吸取人类先进文化和科技,再调研中国情况,根据中国具体情况着力创新。

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京港感染论坛将自始至终以提高微生物诊断为核心,以改善感染性疾病诊治效果为主要任务。论坛既鼓励原创,注意培育中国临床医生、研究者、中国制药企业的自信心;又热诚欢迎国外学者、国际知名大公司一起交流、合作创新。这一届论坛我们特别请来了邵峰院士,赵国屏院士,曹务春教授,他们将为我们带来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科研成果,他们将展示中国科学家的自信心,内容包括:新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和与其对应的模式识别受体;DNA 编辑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中国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的发现与溯源。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数千年来在人类历史中一直居世界文化的中心地位。但是,近现代由于科技落后,中国不断受到侵犯,中国知识分子的自信心也受到极大打击。重拾自信心的核心是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首先要站在世界之高原上再成中国之高峰——王辰院士语」。

来吧,来吧,来「第一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京港感染论坛」,在论坛上展示您的成果,来论坛上收获您的信心。

一年一度的论坛现场交流的时间只有三天,但学术交流时间可以是 365 天。「京港感染论坛」微信号是您展示个性和学术自信的平台,您可以通过「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网站投稿(http://www.cpam-cmi.com 点击可跳转链接)。本领域专家将为您审稿、与您互动修稿,最后优秀投稿可以在京港感染论坛微信号发表,并赢得论文发表的奖励。

 

曹彬   中日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18.10.13.21:30PM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