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24日,第一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京港感染论坛(1st Huaxia CMIC-7th PIDMIC)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携手共建抗感染科学共同体。会议围绕病原学诊疗,以丰富多彩的学术内容、新颖多姿的会议形式,为与会代表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与会期间,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教授以“病毒性肺炎的诊疗”为主题,讲述了我国病毒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病毒性肺炎危害大却长期被低估
全球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诊断比例较低,美国和英国的CAP病原体诊断率分别为37.8%与86.7%,亚洲国家的CAP病原体诊断率为44.8%。统计研究显示,美国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检出率第一位为病毒性肺炎,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其他国家的检出率第一位是肺炎链球菌,但病毒性肺炎所占的比例亦非常高。病毒已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病原体。
病毒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高,但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却被低估,这是全球(尤其是中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近年来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H5N1、SARS、H1N1和H7N9等病毒引起的重症病毒性肺炎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H5N1禽流感病死率可达52%;H7N9病死率近40%,其病死率在个别省市达到70%。
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方法
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略有差异,细菌感染过程更急,疾病伴随发热、寒战,体温更高。血象、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影像学等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鉴别。病毒性肺炎和非典型病原体在影像学上的鉴别需要专业的呼吸科或放射科医生判断,大部分感染科医生难以进行准确的影像学鉴别,故需要病原学诊断方法进行辅助诊断。在病原学诊断方法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比传统技术(如病原体分离、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等)灵敏性高2-5倍,检出率可达72%。目前研究多采用鼻、咽拭子和深部痰为检测样本,但15%的正常人上呼吸道标本中亦可检出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例外);同时,在研究中采样是否规范、所采用的标本类型、采样部位等均会影响检测结果,故其结果解读需谨慎。快速核酸检测结果可用于诊断普通流感,但不适用于禽流感的诊断。新型的快速核酸检测技术,如FilmArray和罗氏的Cobas Liat等方法,可进行较准确的核酸检测,但其检测成本较高。床旁化的分子检测平台可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检测并出具检测结果。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病毒性肺炎治疗原则为隔离、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与重症治疗。不同种类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病例间易交叉传染,需对患者进行隔离;不同亚型的流感病人也需相互隔离。在多种病原中,仅流感有相对有效的治疗药物。在抗流感病毒药物中,神经氨酸抑制剂(NAI)药物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但需在48小时内用药方有效;甲型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不推荐使用;新药Baloxavir是一种核酸内切酶活性抑制剂,其先后于2018年2月和10月分别在日本和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的无并发症流感。目前尚无控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上市药物。使用干扰素联合标准疗法进行MERS的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重症肺炎的治疗与临床管理
重症肺炎病例需要多学科(如感染科、呼吸科、ICU、医院感染控制医生等)参与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在治疗中应加强患者的抗病毒、抗炎、抗感染、抗休克管理。ICU中的重症肺炎患者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继发感染,防治继发感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几率。同时,在治疗中须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提供呼吸支持、体外膜肺氧合(ECOMO)、血液透析和营养支持等方式的生命支持。
对重症肺炎病例进行更加标准化、同质化的管理可降低流感病人的死亡率,但目前我国重症肺炎病例的临床管理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我国部分区域性救治中心ICU缺乏足够的具备通风条件的单间病房、隔离房间用以收治重症肺炎病例。ECOMO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关键技术,但其价格昂贵无法普及使用,这也是重症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条件差,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不能满足人感染危重症病例的转运要求。
病毒性肺炎的抗生素使用现状
抗菌药物在病毒性肺炎中被严重滥用。在一项针对166例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研究中发现,在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的情况下,163例(98.2%)病例使用了抗生素治疗;在这163例病例中,PCT小于0.25的病例有55例(33.1%),CRP小于20的病例有64例(39%)。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中60%是喹诺酮类药物。国外抗生素使用现象也很普遍,其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2%,但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已接近100%。滥用广谱抗生素会引起菌群紊乱与微生态失衡,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中需避免盲目使用或滥用抗生素。
小结
病毒性肺炎发病率高且危害大,我国在病毒性肺炎的诊疗与临床管理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未来还需在病原学检测和新型抗病毒治疗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与探索。同时,需要规范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力求实现我国病毒性肺炎诊疗的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