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频率最高的国家,一年之中天天有地震。其中大多数只是小小的地震,毫无破坏性。也许恰恰是这样一个地震频发的特点,造就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意识。
日本的医院护士站备有安全帽,为了地震来袭可以安全防护。
日本的所有建筑都有防震加固,为了地震来袭可以安全抗震。
针对流感,每年进行国家层面的应急演练!
团友戏言“用防地震的精神,在防流感”,这是一种危机意识。
危机可以靠监测预测,应对危机可以靠应急演练实现。这就是日本人对待新型流感和其他传染病危机的态度。日本国立健康医疗科学院,健康危机管理研究部斋藤智也对日本国内针对新型流感等疾病实施的应急演练,通过实例进行了介绍。
如图 日本国立健康医疗科学院,健康危机管理研究部斋藤智也研究员
日本的应急演练包括两种,其一是实际演习,其二是模拟演练。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假戏真做
实战演练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演练“如果禽流感在日本暴发了,各行各业怎么办?”,于是邻国真的各行各业都在那一天,进行了演习(not 演戏!)。
上至首相,下至小学生,全民演练。
政府成立“流感对策管理中心”,实施应对新型流感的对策,说白了,各部门之前提的那些对策都要拉出来亮亮相,首相及全体部长都要参加,像模像样的坐在官邸讨论“流感来了该怎么办”
所有相关省厅、所有都道府县、所有指定公共机构、所有市町村、所有地方公共场所都在应对“一旦流感来了,各司其职”。
比如演练转运患者,模拟患者如果从担架脱落该怎么办,或者楼道转弯不方便怎么办,于是改良了转运担架中间具有弹性,方便伸缩便于转弯;比如媒体宣传,该如何增加宣传力度,如何口吻,既不增加恐慌,又能够引起重视;疫苗研发机构如何加快疫苗管理,实现迅速制作大量疫苗满足社会需要……
比如现场演习流感暴发期间,正赶上某明显演唱会,如何处理,停办演唱会?还是加强人群管理?如果演唱会现场增加体温检测,隔离发热患者,发热患者拒绝接受处理该怎么办?这都备有预案,如何通过语言让发热的观众理解,而进行就地筛查这都需要模拟尝试。
如图 介绍在流感暴发季千叶县大型集会现场如何处理的演练
纸上谈兵
除了大规模演习外,斋藤教授还介绍了不少模拟桌面演练的内容(类似于沙龙会议),这一点很有趣,我觉得很适合在医院内开展。
一个案例,三五专家,围坐一圈,制定方案。
粗看这和国内开会一样,其实不同,这里面最大的差别是执行力和落实度。
举例来说,国内流感横行,张三,重症肺炎,从xxx转诊至中日医院急诊,此时中日医院急诊已经堆积大量流感患者,社会内因流感大暴发已经物流停滞,缺少大量抗流感药物,缺少大量口罩,缺少大量疫苗。如何提高医疗服务供给量,同时减少医疗风险。如何弥补因张三旷工而导致的企业劳动力下降,如何向张三本人及家属解释流感治疗困难,如何做好医务工作者防护,理论上来说应该增加医生数量去处理大量堆积病人,但是增加医生面临增加成本,就会减少原有病人治疗。这些方面都需要模拟场景来实现。
看似谈笑风生,其实围绕一个焦点,如何治疗张三,如何全院应对流感大暴发,这个核心理清楚了,很多事情都好解决了。三五医务工作者参与,包括邀请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人宣传人参加,邀请相关媒体参加,一并解决了各个环节的问题,快捷方便。
危机管理,其实是关于危机出现时的沟通管理,互相支持互相理解这是解决危机的态度。我想应对流感,我们的国家似乎实战经历丰富,我们经历了新型H1N1的洗礼,积累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禽流感防治经验,但是如何建立理性的危机处理方式仍然需要我们思考。
我认为,流感防控需要这样的应急演练。至少冬奥会来临前,除了场馆测试外,应该增加关于流感的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