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icon 2021年10月20日
icon 宋融融
icon
icon 450

1917年,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述了身体素质的强弱之间相互转换的道理,指出人们可以通过加强身体的锻炼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但同时,即使先天优势再强,倘若不加以勤劳的锻炼,人也会逐渐变得平庸。

 

其实,毛主席要告诉青年人的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道理,这篇文章还蕴含着更加深刻的哲理。那就是无论是身体锻炼还是学习工作,我们都应当通过刻苦的练习来发挥自己的巨大潜力,同时弥补可能存在的先天不足。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天资其实并不聪颖。他参加了七次科举考试才终于考上了秀才,还是县里倒数第二名。一次夜里在家背书,因为笨拙一直背不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这是在房梁上站了一夜等他睡觉的小偷忍不住背出来的,其实这句话说得也是曾国藩他自己。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十分普通的人,为了实现他“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理想和满腔的报国热情,坚持勤奋读书,严谨治学,恪守自律,一直保持节俭的生活方式和谨慎的处世态度,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曾振聋发聩地说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钱伟长院士,从小就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感兴趣,并且饱读诗书,考到了清华大学中文系。然而入学没多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当他看到祖国东北部的土地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得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看到无数同胞倒在侵略者残暴统治的枪口下,看到曾经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遭受着如此巨大的威胁,他下定决心要转专业,放弃自己热爱的中文系,投身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他要去研制坦克,飞机大炮,用来拯救这个危亡中的民族。而入学时他的成绩,数理化加起来只有25分,教授多次劝阻他无效,只好提出了让步条件,让他先试读一年,第二年成绩合格才收他。在那段时间里,钱伟长开始恶补数理化,每天只睡五小时,学校熄灯后仍躲在角落里看书。一年后,他成为唯一转入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如愿以偿地开始了他科学救国的道路。后来,作为“三钱”之一的学界巨星,钱伟长提出的“浅壳大扰度方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钱伟长方程”;在圆薄板大扰度问题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扰度为小参数的摄动法,在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法”,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他用赤子般的爱国情怀,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实现了科学救国的伟大抱负。

 

法国文学家卡莱尔也曾说过,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真正的才华并不是过人的智商,而是能否沉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情,为之付出长久的努力。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卑也。青年人的目光不应总是停留在自己天资是否聪颖,周围条件是否完备,而更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奋斗过程上,同时结合国家的需要树立自己的理想。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过往无数的伟人用他们奋斗的人生证明了要想实现理想,最重要的并不是天资是否聪颖,而是后天的坚持与努力。我们也不应将自己理所当然地置于所谓命运的枷锁之中,将所有失败都归结于天资不够,先天不足,而应积极进取,不遗余力地为实现理想,振兴中华而奋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理想因奋斗而生机勃勃,青春因奋斗而格外精彩!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