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若让少年为“强者”添一幅画像,那必定是眼神坚定,衣着考究,眉目中自带干练之气,不需言语自带七分气势,不需发怒自带三分威严。那种经历重重考验后,周身散发出的气质,显示出他不时事变换总是能做正确决策,我们看到了他骨子里的淡定、自信与从容。成年后,再为“强者”添一幅画像,那可能只眼神温柔,衣着随意,眉目中自然流露的祥和与安宁,不需言语自带七分善意,不需情绪自带三分包容,是那种周身散发出的气质,显示出他最终与历史和解,与环境和解,与自己和解,我们看到了他骨子里的悦纳。因此不禁问自己,何为强者?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少年意气,总是喜欢挥斥方遒的酣畅,我们赞颂秦始皇统一天下,我们崇敬汉武帝意气风发战匈奴,我们骨子里带着好大喜功的基因,胸中暗藏指点江山的丘壑。强者书写历史,强者创造历史,只有强者能在历史的洪流后赢得身后名。那是少年的血气方刚。重读历史,却看见修筑长城的血泪,看见穷兵黩武抗击匈奴百姓们的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曾经不屑一读的宋朝历史,那些略显懦弱的方针后面,却看见了百姓的安宁祥和。因此不禁问自己,何为强者?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直觉得高中是人前半生最精彩的三年,若有幸就读于一所“强校”,便可见那时的同学便早早的显示出了非凡的实力。当你做一份卷子的时候,有人可以做三份,当你解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有人可以有三、五种不同的解法,甚至,当你一天睡6-8小时,有人可以只睡3-4小时。于是明白,什么叫人外有人,他们效率比你高,思维比你快同时还睡得比你少。俗话说勤能补拙,可是仿佛连勤劳,每个人的上限都是不同的,那时候觉得想要在高考成绩中超过这些人,除非是现实生活中出现龟兔赛跑的故事。时间过去了很久,高中班级的同学已经变成了大人模样,境遇也各不相同,甚至有些与当年的天赋大相径庭。因此不禁问自己,何为强者?
人们向往成为强者,纵使是强者自身,道路总是曲曲折折,仿佛压力和进步是一对孪生兄弟,于是人们总是乐于追问人生的意义。
关于人生的意义,以前总是笑谈一句话“强者创造历史,弱者则繁衍后代”。直到拥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他那么脆弱,却那么努力的成长,第一次抬头,第一次说话,甚至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一切都需要那么努力,有点好笑,也有许多惊喜。新的生命不仅仅是简单的繁衍,他们幼小而脆弱,但是又异常强大,他们提醒自己那些自己不再记得的事情。那是一种眼光,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心,看见一切的好奇心,对于一切的玩乐心,会凝视一棵树,会蹲着看很久小兔子。印象最深的是,孩子脚底打滑摔进一片水洼,浑身湿透,带着泥泞,我带着愧疚将她抱出,仔细检查她是否受伤,而我抱住她的那一刻,她哈哈大笑,说“妈妈,真的好好笑哦,我还想再来一次。”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生而强者是一种天赋,有人生而悟性高,学的快、理解深、精力好,这是上天的恩赐。有人则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一些努力,需要在某一刻“顿悟”。但是无论何人,都需要持续的于一个专业领域的深耕,才能有一些所得,在这一点上显得尤为公平。
然而这是一个强者扎堆的时代,压力如影随形,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甚至不能保障自己有一个安稳的睡眠,大家焦虑,需要各种媒体提供片刻的娱乐,于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成为了时下的畅销书,他定义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一、迅速忘却不快之事。二、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三、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四、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五、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然而我读完的感受是,这就是每个人都曾经具备的,孩子的眼光。
也许大道至简,何为真正的强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有可能是世俗意义的强,有可能是心理层面的圆满。我仍然在路上,不想定义自己,也不想定义人生。正如那首歌“用力活着、用力爱着哪怕肝脑涂地,不求任何人满意只要对得起自己,关于理想我从来没有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我有梦的天真,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
唯我主义教育下长大的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正如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说“这世界有99%的可能是虚拟的”,也许世界真的是一场“心想事成”的游戏。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孩子,真以对人,诚以对己。
刘婷
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