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效
icon 2021年09月26日
icon
icon
icon 532

1966年的7月,73岁的毛泽东再一次跳入长江的湍流之中,在其中畅游了1个小时之久。这对于73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不可思议,但是对于毛泽东,这似乎只是他传奇人生的点缀。所谓知微见著,从这件事上,却可以一窥毛主席一生传奇的原因。1917年4月时,毛泽东发表论文《体育之研究》,文中提到体育乃“有道之动”,弱者可籍此变强,而强者疏于锻炼、肆意挥霍自己的优势则会导致强弱易势。


当73岁的毛泽东面对着长江中滚滚而来的大浪,不知他是否会回忆起湖南韶山那个身形单薄的少年,是否会回忆起浙江嘉兴那艘飘摇不定的红船,是否会回忆起秋收起义后那垂头丧气的队伍,是否会回忆起赣南会议那副破烂不堪的担架,又是否会回忆起雪山草地中那深浅不一的脚印。彼时彼刻毛泽东是如此之弱小,来自湖南韶山的少年似乎又将成为这腐朽愚昧的社会的亿万牺牲品之一;嘉兴那亮起的马列之光似乎只是无尽黑暗中的一盏微光;井冈山那支军队在面对掌控全国的国民党势力时仿佛蚍蜉撼树;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仿佛就要在赣南会议走向终结;草地上长长的长征队伍仿佛一条细细的风筝线,那头拴着的新中国的希望随时都会随风飘散。


弱者如因为自己暂时处于弱势便自暴自弃、忧愁叹息,便会成为恒弱者。显然毛泽东不是这样的人,无论处于何种绝境,他永远坚定着他那伟大的理想:“为了人民,人民万岁!”,对理想的坚持使得他成为了一名谦逊的学生、一名坚毅的战士。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不知倦怠地增强着自己,无所畏惧地对抗着腐朽的社会和自私的人性。青年的他无惧败兵流寇,带领同学保卫了长沙城;成为中共代表的他四处奔波,将马哲思想播散向四方;井冈山的经验将革命之火助燃为燎原之火;卓越的能力和对革命的忠诚终于在遵义会议给予了他回报;长征保留下的种子最终发芽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国。


当成为了四万万人大国之最高领袖,成为了东方大国的红太阳。他却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知道他的理想没有实现,“为了人民”,他还要将这个积贫积弱、被战争摧残的落后农业国建设为工业强国;他还要在这个强敌环伺的修罗场保持国家独立自强;他还要实现共产主义;他还要保证让自由平等共产的思想深植于人民的心中,他要让人民的权力永远在人民的手中。可惜,66年7月的这次游泳是毛泽东最后一次的长江之游,10年后的毛泽东传奇的人生走向了尽头。八十三年很久,对于这样的伟大的理想来说却是弹指一挥间。这样的理想却值得吾辈继承并为之努力,想着毛主席的事迹,哪怕前方充满艰难险阻,哪怕希望之火隐约而微弱,都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努力成为持炬之人,千千万万支火炬终将照亮世界。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