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丨求知,快和慢
icon 2021年04月19日
icon
icon
icon 300

在一个不安、求快的时代下,知识变成了热门产品,知识付费也应运而生了……


举个例子, 医生治病救人在自己的领域非常专业,但可能对法律一窍不通,这时候为了避免工作的雷区会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但是让一位医生去学校脱产学习法律是不现实的,知识付费便出现了。其实在整个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下行的趋势下,每个人都越发焦虑。因为世界变化太快,从互联网5G到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年轻人往往会陷入这种信息焦虑和认知焦虑中,害怕错过重要资讯,害怕自己被后浪拍在沙滩上。这种驱使压力下,无数年轻人希望通过读书沉淀自己,但这种形式速度太慢。于是很多人选择通过快速的途径汲取知识,提升自我,以便与整个时代齐头并进,缓解自身的焦虑。很多知识分享平台利用人们求快抄捷径的心理,偷偷分走焦虑者的“收成”。


知识付费看起来美好,知识生产者迅速变现,在有偿激励下持续高品质输出。需求者只需花一点钱,就能换来他人几十年积累的知识或经验。但这种真的是最好的吗?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其实道理很简单,需要我们真正系统地去学习,从每日的学习中积淀,才是扎扎实实的知识。付费知识带来的可能只是知识界的“快餐”,虽然可以解饿,但转化不了自己成长的营养。这种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变相的心理按摩,容易对人造成天天向上的幻觉。


当然,付费知识并不一定就都不可取,只是这些知识结构的背景,逻辑推理的过程和可供反思的焦点都被过滤掉了,然而这些往往是我们理解整个架构最重要的“糖分”。所以我认为,回归深度学习非常有必要,由自己慢慢积淀成的东西才更有味道。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找到真正的核心。很多想要获得的技能和成为的角色都有其主要的核心,这可以看成是一种规划主线。根据这种主线衍生而成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打造才是实打实的,否则只是随机的学习和获取,就如同“狗熊掰玉米”,看着充实,实际积累低效。在可触及的资源中,尽可能选择最具权威和可信的。其实每个知识领域最顶尖的资源非常明确,这就好比我们科研人员在了解科研动态的时候查阅的文献偏向于高引用率和高影响因子。有时候这些材料的确很难理解,但要知道学习和接受新的事物的时候都是非常艰难的,艰难学习的门槛才是技能提高的有利阶梯。能轻易学会的技能,别人也一样,何以给你带来竞争优势?


总之,虽然知识付费的时代已悄然而至,但找到自己的方向,深入学习,慢慢积淀,人生才是一条上升通道。


请在验证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