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9日,国际著名病原微生物学期刊《PLOS Pathogens》上在线发表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曹炬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Progranulin aggravates lethal Candida albicans sepsis by regula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ntifungal immunity”,首次报道了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在调控真菌性脓毒症中所发挥的免疫损害作用,深入阐释了Progranulin在促进真菌性脓毒症发病靶器官过度炎症反应和抑制固有免疫细胞对真菌杀灭能力中发挥的双重效应,为真菌性脓毒症找到了一个潜在的免疫辅助治疗靶点。
白色念珠菌是引发真菌性脓毒症的最常见病原体,由于临床侵入性医疗操作和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真菌性脓毒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且患者死亡率高达40%-50%;最近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改变了真菌性脓毒症流行病学的格局,新冠肺炎导致了真菌性脓毒症发病率增加和死亡率上升,研究真菌性脓毒症的发病新机制和寻找潜在的免疫辅助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利用白色念珠菌建立小鼠真菌性脓毒症模型,发现Progranulin在真菌感染后显著增高,Progranulin基因敲除小鼠生存率对比野生小鼠显著提高;使用流式技术分析肾脏固有免疫细胞募集发现Progranulin基因敲除小鼠炎症程度显著减弱,明确了Progranulin加重了肾脏的过度炎症;研究对感染小鼠肾脏使用Calcofluor White真菌特异性荧光染色发现Progranulin基因敲除小鼠肾脏真菌载量显著降低;体外使用电镜技术和吞噬杀伤试验明确了Progranulin基因敲除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杀伤能力增强,研究团队发现了这一现象是由于Progranulin基因敲除后上调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型凝集素受体Dectin-2所介导的;同时,该研究团队利用RNA-Seq技术进一步揭示了Progranulin基因敲除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免疫能力增强。综上所述,该研究从体内体外首次揭示了Progranulin在调控真菌性脓毒症中发挥的免疫损害作用,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免疫辅助治疗靶点。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家宇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赖晓菲博士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医学检验科余仁琳博士研究生,丁浩博士研究生,白浩波博士研究生,杨杼槟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项研究,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尹一兵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徐眆教授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指导贡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曹炬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2070014)等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1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