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研究进度:病例入组及数据分析阶段
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等,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往往具有相似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比如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肺部浸润影等,但是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它的治疗方法和疗效不尽相同,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对于指导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分子诊断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等优势。目前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中,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已基本实现了分子检测,而细菌仍然是以培养为基础的传统检测方法,其局限性是敏感性低、耗时长。
多重荧光定量PCR是分子诊断方法中的一种,它能定性的检测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12种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洋葱博客霍尔德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同时也可以进行定量,其具有快速、灵敏及耗时短等优势,可在取样后2.5小时内获取病原学结果,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目前国内外已有报道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细菌病原体,但它们大部分为定性检测,因此不能区分所检测到细菌的是呼吸道定植菌还是致病菌。中日医院联合北京卓诚惠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前瞻性的收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样本,建立基于多重荧光定量PCR的细菌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同时以传统培养法为金标准,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通过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平台,不仅能快速检测病原体,同时对病原体进行准确定量,从而为临床区分定植和感染提供依据。